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更正啟事

0 意見

最近都將心思放在參與災區重建的工作上,將近一個月沒來寫網誌,不過將
責任推給天災,並不是個好示範!八月八日那天本來在寫《殺人驚嚇館》的讀後
心得,得知災情後,感覺完全跑掉,等重建工作告一段落再放上部落格。

  寫東西果然還是要查證的好,今天先更正兩個先前的錯誤,希望只有這兩個
而已,不然就糗大了!

  1.唐山出版的《論攝影》和上海譯文的《論攝影》,譯者並非同一人。
   我犯了個低級錯誤。

  2.《日常生活實踐》是包括塞杜在內的三位法國學者撰寫成的兩本書,
   只是國內一般提到此書,多是指塞杜所寫的第一冊,較少提及由另兩
   位合著的第二冊。

   南京大學兩冊都會翻譯,先前的文章提到我很納悶為什麼塞托的這本書翻
譯可以拆成兩本,又鬧了一個笑話。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書肆漫遊者】「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之「獵書記」

0 意見




  想像力貧乏,其實我很討厭用戰爭作為比喻,雖然狩獵這詞彙也沒好到哪去
就是。將自己定位成消費戰士,感覺很空虛,實質意義不大。想偽裝文青,根本
沒那個質素。購書狂比較貼近現實,但容易招睞異樣目光。其實,想大聲說我愛
妳,喂,是大聲說「我就是愛買書!」

  今天總共逛了六間書店,繁體書店有政大書城,簡體書店有山外、若水堂和
秋水堂,二手書店則有茉莉臺大和雅博客。在政大書城買了三本推理小說,順便
多訂了一本書,沒想到得付訂金,看來我被很多間店給寵壞了!在茉莉臺大挖到
珍寶,本日最大驚奇,不期然而遇果然是王道。意外地,在三間簡體書店沒買進
任何書,但有看到一些想要的書就是。雅博客最近有批《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挑了兩本我要的,晚上在Flügel用完晚膳,又再去買了幾本書。

  包含書籍在內,連同吃吃喝喝的部份,夯不啷鐺地又不見好幾張鈔票。看來
要是持續心情不好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斷糧而死。不過,好久不見的Flügel東西
還是超級好吃,邊享受美食,邊看臺社研,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天之音:怎麼
感覺有點怪怪的!?)

  對於空間理論或者人文地理學有興趣的朋友,應知道王志弘老師這號人物,
在市面上有不少老師及其團隊所翻譯的好書,像是《第三空間》、《地方》、和
《看不見的城市》等,但是王老師自己的博論,在市面上卻不容易尋得,那就是
《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

  在我工作的地方,這書的詢問度頗高,每開學一次,總會有客人想訂,但只
能滿懷歉意地回覆客人,出版社缺書暫時無法訂購。逛二手書店,都會不時留意
它的蹤影,但一次都沒有見到,後來都是抱著隨緣的心態。不過,老天還是待我
不薄,臨去秋波的一瞥,讓我沒和它擦身而過,又一次美妙的不期然而遇。

  「流動」本身就是個意象豐富的社會學概念,再與「性別」這個重要的社會
分類範疇相互交織,就更不得了。論文主題本身,就是吸引我拜讀的誘因,當然
目前還沒自信能夠讀懂幾分,且戰且走,細細品味吧!

  另外,還在茉莉臺大挖到了《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珍貴處在於內中收錄
四篇列斐伏爾的譯文,可惜沒有一篇是來自於《空間的生產》,不過是同系列書
籍中最難在市面上看到的一本。自從看了索雅的《第三空間》,就對列斐伏爾有
著極大的興趣,不過對我這種素人愛好者,啃英譯本太累,不斷盼望中譯問世。
(茶)

  在政大書城入手《OZ的迷宮》、《殺人驚嚇館》和《第三時效》,順便訂
了《震度0》,考慮到經費有限,所以《球形季節》、《打工偵探》和《終日》
可能要等半個月後才有辦法購入。要收訂金,讓我受驚了,不過它們的生意真是
好,店內的人氣很旺。

  最後一站是雅博客,看到有一堆臺社研,就拿起來翻翻看,最後買了二十二
期﹝女性與勞動研究專題〕和二十八期﹝國族與殖民主義專題﹞。前者有兩篇論
文讓我很在意,〈台灣女性科學家的九零年代風貌--試析「科學/女性/社會
脈絡」諸相關領域〉和〈台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後
者則有〈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和〈傅柯的醫學考古
學與醫學史:評《臨床醫學的誕生》中譯本〉。

  臺北的夏天真是悶熱極了!逛完書店後,滿身大汗,決定先回家洗個澡,再
出門送我同事去約會,滿身汗臭的載人不大好意思。從臺北車站折返,決定到上
面提到的Flügel吃晚餐,算一算也真的很長一段時間沒在那吃東西了!點了久違
的創意厚片套餐,內容頗豐盛,有兩條德國香腸、一顆荷包蛋和好味的土司。暑
假最「青草」(請用台語發音)的一餐。很推薦這間店,不過因為沒有照相的習
慣,沒辦法提供真相,請自行點超連結到她們的部落格觀看~:)

  用完餐後,很厚臉皮待在那邊看臺社研,有種微妙的感覺,但〈我以我血薦
軒轅〉寫得相當精彩,看到精彩論文心情舒服許多,等討論結果出來後,再將修
訂版的摘要放上來。臨走前再點了份,我超級熱愛的水果優格,有裡有外,好看
又好吃,重點是純手工優格,不含人工添加物,很適合當我這種生活紀律差的人
的健康飲食。

  回家前,又去了趟雅博客,誰叫它就在Flügel對面,買了觀望很久的《台灣
查甫人》和《四種愛》。或許,我能夠在王浩威的文字裡,找到一些有關自己的
熟悉身影。愛是人生意義之所繫,無愛則無以為立,然而為愛執著,對我,甚至
是被我所愛的人,常常是種痛苦,翻翻四種愛,看看能否找到出口。

  在堆砌大量的資訊,但無實質分析內容後,這篇文章總算告一段落,我鬆了
一口氣。試圖找回敘事的感覺-不過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過-是寫部落格的
真實初衷,覺得自己語感破碎,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那個曾經能順暢表達心中想
法的我,其存在與否終究是個疑問。我所追求的,總是不可及的。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書肆漫遊者】近日得書小記

0 意見




  這周其實沒買什麼書,目前估計約只有三本,但封面這本絕對非提不可。千
呼萬喚始出來,文化研究的經典,塞杜的代表作《日常生活實踐》的中譯本總算
問世。

  年初在某本南京大學出版社「當代學術稜鏡譯叢」的書,見到該叢書即將翻
譯出版《日常生活實踐》後,就殷切期盼能早日於臺灣的簡體書店見到此書。昨
日,按慣例閱讀訂閱的部落格文章,在【新文化史部落格】得知此書已在市面販
售,二話不說就下訂一本。不過,現在又要等待第二冊《居住與烹飪》的引進。

  我去年買了此書的英譯本,現在總算能夠來個翻譯對照,可惜不會法文,不
然就能更精確地掌握原意。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章〈Walking in the City〉,
還有兩種中譯可以比對,桂冠四月份出版的《塞杜文選(一)他種時間/城市/
民族》
亦有輯錄此文。





  繼《論攝影》之後,桑塔格另一本討論影像與當代文化關係的專著。就臺、
中兩地的譯名,竊以為《旁觀他人之痛苦》略勝一籌,上海譯文版本的譯名,是
就英文書名直譯。重點在那個「觀」字,因為這是本關於影像的書,而對於影像
的閱讀,「觀看」是一個重要的認知行為。另一方面,「旁觀」他人之痛苦彰顯
了桑塔格對於戰爭紀實攝影的批判態度。所以,比較喜歡《旁觀他人之痛苦》。

  可是,最後還是選擇《關於他人的痛苦》,價錢是一大考量,但此書和《論
攝影》同為黃燦然所譯,亦是購買的原因之一。

  戰爭紀實攝影所揭露的災難影像,是「忠實呈現」原貌,抑或「再現建構」
神話。觀看之後的人們,又有何種反應,痛恨暴力的心情會被喚起,還是同情心
反遭消泯呢!從對紀實攝影的批判,到影像閱讀的反思,桑塔格引領讀者們去思
考戰爭的本質,同情的侷限,並探問自己的良心,對於戰爭我們有何責任。





  沒記錯的話,前年,我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訂購德勒茲《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
,因為閱讀英語哲學文本的能力太差,讀得很痛苦,最後雖放棄,
但心有不甘。遂發願,假以時日,吾必悟識此書。

  我同意閱讀原典才是求學致知的上上之道,但若能批判地識讀二手詮釋,讀
個幾本倒也無妨。不過,對於本書作者潘于旭不是很熟,無法判斷其功力到何程
度,但難得有這種專論德勒茲某書的著作,姑且觀之,價錢也不算頂貴,所以最
後還是買下它了。










  




Powered by ScribeFire.

【書訊】教育學新書推薦

0 意見


不曉得該放什麼圖片,最後決定是它了!

  
  前言

  今年的五、六月,學富出版社推出幾本教育學方面的教科書,在研究主題、
內容和書籍品質上都很不錯,若持續耕耘(廣義)教育學這塊領域,定能繳出一
張漂亮的成績單。

  這次我共挑選四本書,翻譯著作一本,本土論著三本。bell hooks《教學越
界:教育即自由的實踐》是最閃耀的明星。郭諭陵老師針對教職女性化研究的專
著《國小教職女性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是相關議題研究挺好的借鏡對象。
《兒童/童年研究的理論與實務》這本由張盈堃老師主編的論文集,可為臺灣兒
童學開創新視野。《多元文化教育名著導讀》為讀者開啟一扇進入多元文化教育
論述的方便大門。





  華語出版界,這一年來推出兩本胡克絲的譯作,《激情的政治:人人都能讀
懂的女權主義》
和《教學越界:教育即自由的實踐》。對於從事性別研究的人,
這自然是個好消息,期待《我不是個女人嗎?:黑人和女性主義》《女性主義
理論:從邊緣到中心》
等書,能夠獲得出版社青睞。

  臺灣女性主義理論的學術翻譯著作,相對上還是貧乏的,針對特定主題加以
探討的著作佔多數。傳統的幾個典範,像是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
馬克思女性主義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況且如此,遑論後殖民女性主義、第三世界
女性主義、黑人女性主義等新興理論。

  胡克絲可說是黑人女性主義的代表之一,其論述焦點在於種族、階級和性別
三者的共構關係,探討它們如何生產並且維持一個壓迫宰制的社會系統。在《教
學越界》中,她提出「教育即自由的實踐」的教育方式,在多元文化世界中重新
思考教學實踐的本質,教導學生跨越種族、階級和性別所築起的藩籬,尋求解放
的可能性,並處理教室中潛在的種族和性別歧視。

  就我粗淺的認知,臺灣的師範教育體系,對於批判教育學尚著墨不深,近幾
年才有學者或著或譯地將相關著作引介進來,關於批判教育學在臺灣的發展,可
參見《批判教育學-臺灣的探索》一書。我想許多人對於教育都有屬於自己的一
套願景和期待,然而有時深深感受到,以「國家」為視點的教育理論仍是當前的
主流,時常在報章雜誌可見到對於「競爭力不足」的焦慮。

  這真是或者應該是教育的本質嗎?我們能否有更為多元的想像?在政治、經
濟、社會、文化皆面臨劇烈變遷的當代臺灣社會,國家主義的教育學理論,真能
應付得當嗎?胡克絲這本批判教育學經典著作,可資新一代教育者以為借鏡。過
去,我們或許想不到,有朝一日在課堂中,面對的將不只是性別歧視,還有種族
和階級歧視等問題。現在,三者在教育殿堂所交織出的知識權力關係,已經是不
得不正視的問題。

  在此僅將此書,推薦予所有關心臺灣教育的朋友,讓我們有一個在多元文化
社會下,重新思考教育議題的契機。





  跟我同個世代的人,想必都記得國小的教師成員,在性別比例上何其懸殊,
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多是小學校園的常態圖像。對於那時還是小蘿蔔頭的我,自
然沒察覺到有何不對勁,也不會想去質疑此一現象。然而,隨著升學過程,慢慢
發現到男女教師比例隨著學校層級提高而有所改變,到了大學男性教師的比例,
更是整個翻轉過來。

  這種現象難道只是歷史偶然,抑或是臺灣的社會結構形塑使然。想回答這個
問題,就要認真思考國小教職女性化的成因,探討背後的歷史文化脈絡。從前,
追究這個問題,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答案,女性比較「細心」、「溫柔」,天生適
合照顧年紀較幼的孩童,擔任國小教師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或者,覺得國小教職
安定,上下班時間固定,對於女性來說,是個能同時兼顧家庭的好選擇,不用擔
心因為過於忙碌而無暇照顧兒女。又或者,有人會說女性在學業成績上的表現不
如男性,故層級愈高,教學內容愈專業的教育場域,男性居多,而女性很自然就
分佈在能力需求較低的初等教育。

  從性別研究的觀點來看,上面這些答案都是有問題的,眼尖的人還可以看出
它們其實都是同一性別系統下的產物。在父權體制的文化邏輯下,我們對性別的
想像為刻板印象所禁錮,女性因此被賦予某些義務,母職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更
要命的是,人們通常將其視為自然,而不會想要質疑它。是故,人們開始區分出
哪些工作適合女性,哪些不適合。認為女性在學業能力不如男性,特別是在數理
相關的科目上更是如此,亦是出自於上述本質論的假設,科學界甚至樂此不疲地
想證明此事,然而,當我們認真檢視隱藏其後的脈絡,女性之所以無法深造,主
因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伴隨著性別刻板印象而來的社會期待,讓她們必須放棄進
修的機會,因為有更重要的任務等著她們。

  據此,國小教職女性化其實是性別系統下的產物,隨著國小教師性別比例的
失衡,偏差的性別意識形態不斷地再製。郭諭陵老師在本書以臺北市國小為例,
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以女性主義理論觀點,深入探討此一性別化現象,主張國
小教師性別比例應力求均衡。關心性別平等教育的朋友,或者有志於從事該議題
研究的人,本書都會是個很好的參考對象。

  有關教育場域性別化的專書,還可參見楊巧玲老師《學校中的性別政權:學
生校園生活與教師工作文化之性別分析》
一書。





  我們都曾經歷過童年時期,每個成人都曾經是個兒童。習慣上,我們通常以
年齡來界定某一特定的生命階段,作為童年的指涉對象。但是,一般人常會忽略
兒童同時是文化建構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結構的表徵。傳統教育學的兒童研究進
路,以發展心理學為主流,但本書試圖從不同的觀點,援引其他學門,探討在當
代社會中兒童是如何為成人所建構。

  不知道各位心目中的兒童圖像為何?通常,它可能與純潔、無瑕、天真等特
質相結合,與此相隨的,就是兒童被塑造成需要「被照顧」、「被教導」、「被
規訓」和「被研究」的客體。然而,我們發現兒童作為存在本體,在諸種兒童論
述中都不在場,成人們根本不想也不願意讓兒童佔有發聲的位置。

  據此,當代的兒童/童年研究,必須擁有一個新的典範,以避免必且揚棄傳
統研究存在的成人盲點。新典範下,要認知到童年是一種社會建構,重視兒童的
自我建構權,並和種族、階級、性別等社會分析變項結合,在這些前提下,民族
誌將會是兒童/童年研究的適當研究途徑。

  本書的作者們,立基此一新童年社會學的研究典範,透過人類學、社會學、
教育哲學、人文地理學和文化研究等多種面向,彰顯兒童/童年研究的多樣性和
變動性,發展動態的關係研究,為傳統上相對封閉的兒童學研究,開啟不同的研
究視野。




  
  本書收錄十五篇多元文化教育名著的導讀,遍及該領域的各個面向。多元文
化教育如同其名,有著眾多不同的取向和意義。對於當代臺灣社會,多元文化教
育的議題至關緊要,但是一般人,甚至連教育場域上的前線人員,對它的理解多
半流於表面,為了深入理解,必須有更為積極的動作。認識這些經典著作,會是
很重要的一步。

  我對多元文化教育這個領域是門外漢,不過翻開目錄一看,隨即看到幾個熟
悉的書名,它們確實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著作。像是批判教育學必讀的《受壓迫
者教育學》
,批判性強、爭議性也高的《校園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前面介
紹過的《教學越界:教育即自由的實踐》,後殖民女性主義的經典《無疆界的女
性主義》
,英國社會語言學家伯恩斯坦鉅著《階級、符碼與控制》的第三卷《邁
向教育傳播理論》
,還有知名社群主義政治哲學家金里卡的《多元文化公民權》
都羅列其中。

  雖然已有十五本經典之導讀編列其中,但仍有一些遺珠,像是美國批判教育
學大師阿普爾的《教育和權力》,前幾年剛過世的知名女性主義學者楊的代表作
《正義與差異政治》,都因為一些原因未及收錄。但是,瑕不掩瑜,這本導讀精
選,對於臺灣多元文化教育之教學,絕對是本入門好書。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書肆漫遊者】七一六購書散記

0 意見




  七月十六日,只去了三間書店,主要是參訪胡思二手書店。更重要的是,為
了上面這本書。原本計畫回高雄前,再找個時間到胡思看看,但前幾天同事跟我
說,在天母店有一本時報版《臨床醫學的誕生》,遂決定提前過去逛逛。

  我有南京譯林出版社的版本,但在知道時報版是由法文直譯(有參考英譯、
日譯),且譯者本人是臨床精神科醫師之後,想方設法都要弄到它。沒想到自己
的運氣還不錯,沒花太多的心力就買到。

  「近代思想圖書館」的書很多都不大好找,像哈山《後現代的轉向》、伽達
瑪《真理與方法》,甚至是馬克思《資本論》,在二手書市上都是罕見的珍品。
是日,天母店尚有見到鄂蘭《共和危機》,猶豫甚久最後沒有購入。其他難得的
還有《群眾的反叛》(遠流)、《前衛藝術理論》(時報)和《噪音:聲音的政
治經濟學》(時報),後兩者我分別有簡體版和原書,《噪音》是數年前在時報
曬書節時納藏。

  離開天母店後,到士林店去走走,隨手揀了三本書,獲得一張會員卡。其中
兩本絕版品,一本還滿新的書。





  臺灣罕見的運動社會學專著,之前本來打算在店內購買,但價錢還是不大
理想,見二手書只有半價,下定決心將它帶回家。

  另外兩本絕版書,分別是賀承軍《建築現代性、反現代性與形而上學》和
特蘭西克《找尋失落的空間》(創興)。一本建築哲學,一本都市空間設計理
論。機會難得,所以就出手了。

  由於我都是購買人文社會學術書籍居多,胡思在這方面的書籍算是差強人
意,天母店的藏書比較豐富,士林店受限於面積稍嫌遜色。書店內部的裝潢設
計,天母店是我喜歡的木質色調,恬靜舒適沒有壓迫感,士林店的一樓有些擁
擠,但二樓現代簡約風格我很喜歡。整體來說,胡思的強項應該是日本現代文
學作品,量多且新,我差點就買了京極夏彥《百鬼夜行.陰》。

  回程「順道」前往茉莉師大,她們正在更動櫃位。讓我發現羅青《什麼是
後現代主義》,還是五四書店的版本,二話不說就買下來了。這書珍貴的地方
在於,收錄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的譯文,拿來跟英譯對照著看。




















Powered by ScribeFire.

【書肆漫遊者】七一五購書散記

0 意見




  戒除不了領錢就開始瘋狂買書的「惡習」,七一五午後按慣例跑了常去的幾
間書店,先是茉莉臺大,而後山外,中途到新瑞買個漫畫,末了再到若水堂、結
構群和誠品。

  是日,前前後後共入手六本書和三本漫畫,比較值得注意的,就是阿莉森.
賈格爾的書。前些日子準備研究所考試,無聊時就拿起佟恩《女性主義思潮》
啃。其中,最感興味的就是「馬克思女性主義」這章,那時就在找賈格爾和楊著
作的中譯本。

  《女權主義政治與人的本質》是賈格爾的代表作,而後許多著作都是根據這
本書所勾勒的理論架構而成的。在書中,她討論女性主義思潮的四個典範,自由
主義女性主義、基進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此四
大典範,對於人性本質的觀點各異,從而影響各自定義社會現實的方式,對於婦
女解放運動有著不同的想像。

  藉由比較分析四個典範的理論體系脈絡和人性本質觀點,賈格爾試圖論證社
會主義女性主義是四者中,相對上最為完備且令人滿意的理論。本書的不足,在
於尚未處理到第三波女性主義,像是後現代思潮、後殖民論述,以及酷兒理論等
對於女性主義理論的衝擊。




  
  某種意義上,我是很不喜歡麥金儂的,特別是她對色情、性工作的立場,讓
我十分不耐。然而,對於女性主義發展有所認識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其重要性,
《性騷擾與性別歧視》可說是研究該議題的人必讀的經典。不喜歡她的學說,但
又將她當成理論假想敵,是不可能捨之不讀的。

  本書的第一部份,處理的是理論框架的問題,闡釋馬克思主義和女性主義對
於性別不平等議題的主張,並試圖揉合兩者,於認識論上重構女性主義。第二部
份,則是方法論的說明。第三部份,麥金儂提出她的國家理論,從具體議題,像
強姦、墮胎、色情,一步步構築她的體系,最後以邁向女性主義法學作結。







  藝術史是我最近一個想發展的研究興趣,所以持續地在收集基礎理論和方法
的書籍,先有個基本認識,再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朝此方向前進。

  《藝術史的歷史》號稱是歐美藝術史學界公認的聖經,全書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是藝術史學科史,探討它的起源,以及從學院走進大學的過程。第二部
份是美學理論史,從柏拉圖到中世紀,再從文藝復興到十七、十八世紀的藝術哲
學,最後論及十九、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思潮。第三部份是當代藝術史研究方法
論的介紹與評判,確實是結構嚴謹,內容豐富的一本書籍。

  《藝術史方法與理論》則是本藝術史研究的指導手冊,作者安.妲勒瓦教授
任教於康乃狄克大學,研究領域是藝術史與女性研究,相當符合我的需求。本書
同樣可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對理論的界定工作,何謂理論,如何用理論來
思考。第二部份是正文,從第二章到第五章,作者詳細介紹各種不同的藝術史研
究方法,並有實例說明。第三部份是藝術史論文的寫作指導,告訴妳如何恰如其
分地在論文裡使用理論。





  在茉莉臺大店買了兩本便宜的小書,艾嘉辛斯基《時間的擺渡者》和海森堡
《物理學和哲學》。艾嘉辛斯基正是桂冠《性別政治》一書的作者,法國知名哲
學家,女性主義者和左派知識份子。書如其名,這是討論時間哲學的著作,耙梳
亞里斯多德、康德、黑格爾、佛洛伊德和班雅明等人對於時間概念的思考。

  書籍簡介的這段話很有意思,茲引述之。

  生活本身永遠都是更加需要忘卻,而不是記憶,要求建造紀念碑本身就是實
現了要把記憶託付給物質的痕跡的願望——這也是為了使我們更好地從過去中解
放出來。

  時間和記憶,總是讓人醉心。

  科學哲學和科技與社會研究,亦是我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之一。海森堡提出的
測不準原理,對於這個領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反正不貴,就買來看看海森堡如
何處理物理學和哲學的關係。












Powered by ScribeFire.

【書肆漫遊者】七月新書待望(二)補篇

0 意見




  齊邦媛老師的生命書寫,從中國東北「巨流河」開始,到臺灣南國恆春「啞
口海」結束。顛沛流離的家族記憶,正如近現代中國苦難歷史的縮影。

  相關報導請參見天下文化的專題網頁

  大前天,才在店內和同事、學妹們聊起齊老師的「巨流河」,真是未出先轟
動,是今年臺灣出版界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那天忘了加上列表,趕緊在今天將
它給補上。






  週五晚上上班,發現田園城市發了新書。這本《新構築:邁向數位建築的新
理論》,如其副標所示,是本偏重理論的著作,並針對「遠東國際數位建築設計
獎」的得獎及受邀作品進行詳盡的分析。

  全彩銅版紙印刷,書籍設計相當精美,不愧是田園城市,更可親的是,售價
意外的並不高。

  我翻閱了這書的序,麻省理工學院威廉.米歇爾教授所寫的〈反構築:虛擬
的詩性〉,覺得十分有意思,但在完全理解本書對於數位建築的理論建構前,我
可能不會贊同那樣的論點。

  一部分原因是,對於技術我一向站在批判的立場,不是反對,但絕非能全力
擁抱。另外一部分,則是有關於建築師實作的經驗談,《職業/建築家》中作者
哈根伯格有問這幾位日本知名建築師,對於電腦繪圖技術使用的看法,多數的人
都表示,不會完全以新技術取代舊有的設計方法。

  當然對於建築,我是個入門者,至於數位建築,就更陌生。或許,在我將這
本書看完後,觀念會有所轉變也說不定。









  





Powered by ScribeFire.

【書肆漫遊者】七月新書待望(二)人文社會篇

0 意見




  聯經「臺灣研究叢刊」最新的出版品,恐怕得做好荷包大失血的心理準備,書
的價格頗高。精神失序的病因研究主要有三種不同取徑,分別是生物基因論、環境
論和建構論。

  作者蔡秀月老師,立基於建構論上,導入「社會受苦」的概念,形成一條超越
相對主義的嶄新進路。在豐富的民族誌觀察報告,以及詳細的文獻資料分析下,深
入探討達悟人所面臨之劇烈社會變遷與精神失序的關係。

  蔡老師的研究專長和興趣,都是我滿想涉獵的領域,屆時應會找來翻閱,作為
參考。





  雖然左岸「人類的經典」暫告尾聲,但現在有五南「五南文庫」,繼續造福
臺灣人文社會學科研究者。從去年六月開始,該書系誕生許多經典好書,在店內
都有穩定的銷量。除了翻譯外國的學術著作,華人世界的研究成果亦是其出版標
的。古今中外,盡收其列。

  「單子論」是萊布尼茲哲學思想的核心,臺灣哲學原典的翻譯可說是貧瘠地
可憐,許多市面可見的中譯本,很多都出自於中國譯者之手,但翻譯品質參差不
齊,能有本土譯本出版,是個好消息。

  譯者是年初剛過世的錢志純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首位系主任,哲學和神學
造詣毋庸置疑。除了單子論的譯文外,還收錄錢老師所撰寫之〈萊布尼茲哲學導
論〉,並簡單介紹萊氏的生平和理論關鍵辭,有助於讀者進入本書的哲學體系。





  我不知道現在的歷史課本內容有無修訂,過去提到亞當斯密只會提到《國富
論》,在老師簡單概要(極度化約)的說明之下,很容易對其學說產生誤解,輕
易就將「亞當斯密」和「自利」劃上等號。

  就像沈恩所言,選擇性忽略《道德情感論》導致誤讀亞當斯密的結果。這是
偶然,還是某種意識形態的操弄,不得而知。想要真正理解其理論精髓,將《道
德情感論》和《國富論》相互參照著閱讀,才是正道啊!

  附帶一提,這其實是先前達人館《道德情感論》的五南文庫版,除了外觀,
兩者是相同的書,但是小本的價錢便宜不少,尚未購買但有意購買的朋友,不妨
考慮一下。





  「經典哲學名著導讀」是五南今年推出的新書系。雖然鼓吹閱讀原典,不信二
手詮釋的人不少,但對我而言,手邊擁有幾個不同版本的「好」二手詮釋,聽起來
還不壞。


   
 

  行政院文建會四年前提出「臺灣博物館系統」專案計畫,整合臺北都心的古
蹟建築群,將其規劃成不同主題的博物館,臺灣土地銀行舊大樓就是其中之一。
這套「臺灣博物館系統叢書」亦是計畫的一部分,去年適逢臺灣博物館一百週年
慶,推出叢書的第一冊《世紀臺博.近代臺灣》,今年五月第二冊《世界第一.
臺灣樟腦》
問世,現在則是第三冊《殖產興業.臺灣土銀》。

  本書不只是土地銀行沿革史,在回顧其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探
究臺灣近現代金融體系的形成及其意涵。金融體系如何從無到有?金融現代化的
過程為何?而其背後又有何意義?土銀舊總行的歷史,無疑是臺灣金融發展史的
一個縮影。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書肆漫遊者】七月新書待望(二)文學小說篇

0 意見



  
  私心作祟,《殺人驚嚇館》是這次第一本介紹的書,幸虧這封面一點都不嚇
人。(天之音:看看某幾本島田X司的封面,就知道這真的不算什麼)繼厚厚兩
大冊,據聞很騙X的《殺人暗黑館》後,館系列的最新作品。

  這次還是「那個」喔!「那個」實在是館系列的招牌戲碼之一,先不管耗費
心力、絞盡腦汁弄出「那個」究竟合不合理,光是中村青司的每項傑作都要死上
一把人,就夠嗆了,比什麼江戶川柯X、金田XX都還要像死神,簡直是死神國
度的王者啊!

  身為一個本格推理重度依存者,行人大師忠實粉絲,館系列超級愛好者,就
算比扯鈴還扯,錢都是要花下去的。我永遠記得,看完《殺人時計館》的感動,
以及,在一個星期內將其餘五本系列作讀完的瘋狂舉動。

  如果,妳也跟我一樣,那真的沒有不買的道理。





  在《人性的證明》初登場的棟居弘一刑事是森村誠一筆下第一名探,從角色
設定來看,棟居刑事是個會讓我感興趣的角色,成為刑警的原因竟是為了復仇,
比起嚮往主持正義的熱血青年,如此具衝突性的安排更能凸顯張力。

  看了故事簡介,很像是肥皂劇常有的劇情,花花公子利用富家千金一步步掌
握金錢和權力。精彩的其實還在後頭,眼看事態隨著自己的計畫順利發展,怎料
此時竟殺出個程咬金來,這名猥瑣的男子帶來的衝擊,正是讀者要與棟居刑事一
同深入的要點。

  很感謝新雨大量地出版日本知名推理作家的作品,不過希望過去常有的校稿
問題,能夠有所改善,雖然自覺對於錯字不算是敏感的人,邊看邊苦笑某種意義
上也十分有趣,但能夠避免的事,還是能躲掉比較好。

  就像K中校訓,「實事求是,精益求精」。





  大陸話題作家閻連科的作品,相較於《為人民服務》、《丁莊夢》、《風雅
頌》,有著辛辣議題作為故事背景,不斷挑戰刺激中共當局的政治容忍度,這本
《我與父輩》則是比較私密的書寫,是對父輩的記憶,是對生命的追問。

  我把父親的生命忘了,或者說,更多、更多的時候,我把父親和他的人生從
我的記憶中擠出去了許多許多,把父親的生命、人生看得淡薄而又荒疏。

                          ——閻連科〈失孝〉

  說不上為什麼,或許,這與我自己的生命故事,有某種程度的契合,對這段
話很有感觸。隨著父輩們接連逝去,作者感覺自己被拋下,但也因為如此,他開
始回憶過往,那父執輩們的點點滴滴,以及自己的兒時記憶。

  我想這書真的有些道理。真實的面對生命的困境,努力地生存下去,為下一
輩所做的,那前提似乎總是生的延續,平凡沒有偉大的理想,但在這當中,其實
充滿一個個人生課題,值得我們深索。

  讓我訝異的是,這次竟然是由印刻出版,原先以為麥田買下所有版權,會一
口氣出完的說。




  提到費茲傑羅,最先想到的總是《大亨小傳》裡那位了不起的蓋茨比先生,
不知是拜《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電影上映之賜,還是新雨早有計畫要系統地譯介
他的作品,繼《班》之後,第三本短篇小說集問世了!

  《幻夢的殘片》同《班》,收錄費滋傑羅的早期作品。全書的九篇作品,都
完全於一九二二年之前,跟《大亨小傳》一樣,都是費滋傑羅的自我書寫。他自
身的矛盾,以及面對愛情時的焦慮,在感性又敏銳的筆觸下一覽無遺。

  要看一個人是否具有第一流的才能,最好的測驗莫過於看他是否能在同一時
間內容納兩種相互矛盾的念頭但卻照樣能繼續其思想而不受影響。
                         --史考特.費茲傑羅


  書寫者自身的主客辯證,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我想也是《大亨小傳》能名
留千古的原因。在跟蓋茨比先生打交道之前,可以先拿這本《幻夢的殘片》來熱
熱身。





  我從不諱言,自己是個日本文化仰慕者-即使用在某些特定語境中帶有鄙視
意涵的「哈日族」稱呼我,亦能欣然接受-無論是建築、音樂、文學,總能一拍
即合。

  可是,長久以來,對於古典文學都是只知其名,未知其實。《源氏物語》、
《平家物語》、《御伽草子》、《枕草子》、《古今和歌集》,書名是可以倒背
如流,但要問我內容在說些什麼,只會見我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沒有點斤兩,想不用讀完一本書就來談論書,不是這麼容易的。不過,《不
用讀完一本書》是我近期的愛書之一。(笑)我自己很愛這樣做,倒也是真的。
哈哈!

  不過,講到竹取公主的故事,用耳熟人詳稱之,我想並不過份,文本亦經常
為後世作家所挪用。若只是物語本身的新譯本,引發購買慾望的力道或許不足,
但擺在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之下,就不純粹是物語文本,而是研究著作。

  如果妳們跟我一樣,對於日本古典文學,除了文本,還想知道更多,那麼這
本《竹取物語》,會是個很好的開端。無論是其故事的親近性,還是書籍的註釋
內容,對想更深入研究的人來說,都是極佳的入門選擇。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現實】地震。書崩。人驚。

0 意見

  九二一大地震,人在高雄家中的床上睡得不省人事,很慶幸,但也很愧疚。
慶幸的是,不用面對死亡的恐懼;愧疚的是,對九二一地震有種疏離感。不過,
在一個半鐘頭前,深刻感受地震對生命的威脅性。

  餘悸猶存,久久不能自己。地震的前一刻,身體彷彿先有感知,原該進入沉
睡期的我,恍恍惚惚地回復意識,正欲回返夢鄉,周遭的空間開始劇烈搖晃,就
像乘坐在隨時都可能從基座上飛出的咖啡杯。器物倒落的聲音此起彼落,一瞬間
覺得,在東西倒光之前,聲音不會止息。

  此房間的地震經驗,並非第一次,但讓我驚嚇到不自覺發出尖叫聲,絕對前
所未有。黑暗中,根本無法知道何物墜下,又於何處著陸,只能蜷縮身體,等待
搖晃過去。那是真實的恐懼,是不隱藏的無能為力。

  短短數十秒,因危及性命,顯得無比漫長。亮燈後,真是慘不忍睹,上層的
書傾倒殆盡,收納盒散落在地,連主機都不在它本來的位置。何其有幸,若未曾
自夢中甦醒,下場恐怕不只是頭暈目眩,而是頭破血流。

  平常,無論是自己,或者是朋友,都會開這樣的玩笑。我最有可能的氣絕方
式,就是會被自己的書給壓死。若真如此,那會是個創舉,想想是很有趣,但若
成真,是不可能含笑而去的。

  很疲倦,很想睡,但又擔心地牛是否又會再度翻身。頭隱隱作痛,不禁懷疑
起自己,會驚醒不是身體預知的結果,而是受創後的反應。捏捏自己,確定不是
作夢,更重要的是,看看自己是否還活著。

  會痛,真好。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書訊】《婦研縱橫》90期

0 意見




  本期的內容綱要,請參見唐山出版社的部落格,在此就不贅述。特別一提的
是,有志從事性別研究,或想釐清性別研究範疇的朋友,這期的研究論壇是相當
好的參考資料。

  在國科會委託下,黃淑玲、謝小苓、藍佩嘉、楊芳枝、林昱瑄、梁莉芳六位
老師組成研究團隊,分析國內外性別研究的發展概況,並且提出熱門的、具前瞻
性的研究議題建議。第一年的調查結果,應會在之後的《女學學誌》上刊載。第
二年的成果,則分成(上)、(下)篇,發表於《婦研縱橫》。

  這份報告從各學門中選出十五本最具代表性的國外研究期刊,名單如下:





  報告針對這十五本國外期刊與國內相對應學門的論文進行比較,據此提出建
議。在當中可以看到這十五本期刊的簡介,論文主題的分佈概況、研究方法、關
懷要旨及其特色。與國內期刊相互比對下,我們的不足之處,可以改進或多加著
墨的地方,就非常清楚了。

  如同我自己的觀察,國內性別研究論文在理論和哲學上的探討相對貧瘠,在
反思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和建構臺灣本土女性主義觀點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
個人是比較想走以理論反思為主的研究進路,屆時可能要跟老師們聊聊,省度一
下自己的可能性。

  最近,積極地瀏覽國外性別研究相關的期刊,這篇報告確實給我一個很好的
指引。不管是廓清研究主題,或是深化學術興趣,都有明確的方向。理解別人做
些什麼、關心什麼,再反過來追問自己缺少什麼、需要什麼,才能持續為這個領
域注入活水。












Powered by ScribeFire.